近年来,西安市司法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发展理念,全力打造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人民群众享有的公共法律服务质量和水平取得明显提升。近三年全市各类法律服务年均服务总量超过80万件次。2024年,西安市司法局等9家单位和徐征等15名个人荣获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称号。
覆盖城乡 构筑全业务全时空服务网络
公共法律服务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是全面依法治市的基础性、服务性和保障性工作。西安市司法局以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为抓手,不断推进实体平台、热线平台、网络平台融合发展,服务网络实现全面覆盖、互联互通。
实体平台架起服务百姓“连心桥”。西安市司法局全力打造“十五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现已建成1个市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4个区县、开发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85个街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全市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工作人员共计597人,实现市、区(县)、街道(乡镇)三级全覆盖。走进“法律服务超市”,工作人员热情周到,各项业务办理有条不紊,让群众真切感受到法治的关怀与温度。一位受益的老人感慨道:“以前遇到法律问题,都不知道该找谁,现在家门口就有法律服务,心里踏实多了!”
热线平台畅通解忧纾困“直通车”。西安市司法局升级改造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实现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与12345市民热线并网,建成600多名专业律师组成的律师值班库,每日值班律师由原来的12名增加到26名,实行7×24小时免费法律咨询服务,近三年来年均咨询量超过20万人次。热线一呼即应,宛如一条永不掉线的“法律生命线”,为群众提供全年无休法律咨询服务。不少市民反馈,现在只需拨打热线,就能快速获得专业的法律解答,就像有一位随时在线的“私人法律顾问”,十分方便。
网络平台铺就法治惠民“高速路”。西安市司法局全面打造“四位一体”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升级改造“12348”西安法网,建成西安市智慧法援平台,实现网上案件受理、指派、监管等功能,提高案件处理效率和办理质量。推出“西安掌上12348”微信小程序,整合律师、公证、法律援助、行政复议等九大类法律服务资源,开通涉外法律服务通道和欠薪农民工法律援助通道,实现网上业务受理、视频咨询等功能,运行三年来总访问量超40万次,接待视频咨询8083人次,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夯基筑台 推动公共法律服务提档升级
公共法律服务与民生福祉息息相关。随着一项项惠民利民保障民生的决策部署、创新举措的不断落地,西安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四梁八柱”主体框架已经形成。
健全制度强保障。西安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全市“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全面依法治市工作重要内容,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体系、平安建设考评内容,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西安市司法局与西安市财政局联合印发《西安市法律援助补贴实施细则》,进一步提高法律援助案件补贴标准,助力法律援助高质量发展。全市实现了公共法律服务由“司法行政机关统筹提供”到“政府统筹提供”的重大转变,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司法行政机关组织实施的工作格局。
制定标准抓创建。西安市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名称及标识的通知》,对实体平台的名称和标识进行规范。召开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暨标准化服务年工作推进会,提出利用三年时间全面完成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标准化建设任务。以建设“党建优、服务优、保障优”实体平台为抓手,通过“规范化建设年、标准化服务年、高质量提升年”行动计划,推动建设西安高质量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总结固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经验成果,出台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管理服务市级地方标准,为各级实体平台整合法律服务资源、科学规划功能布局、统一服务供给流程、提升服务能力水平等提供了工作指引。
聚焦民生拓领域。发挥公证职能作用,开展商品房摇号、民办义务教育摇号、征地拆迁等公证,获得群众广泛认可。精准扩大法律援助服务范围,加强优质法律援助服务供给,推动法律援助高质量发展。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拓展仲裁服务领域,以满足当事人的多元解纷需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形成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联动机制,推进人民调解参与化解信访矛盾,全市各级各类人民调解组织每年调解矛盾纠纷5万余件,让矛盾在“家门口”就能得到解决。加强涉外法律服务供给,收集整理全市涉外法律服务典型案例69件,形成了《外经贸企业法律服务工作座谈会法律问题汇编》等研究成果,累计为77家企业的147个法律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高效便民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法治诉求
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不仅及时解决了老百姓的急难愁盼问题,更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公共法律服务的快速发展。西安市司法局不断优化公共法律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方式,努力为群众和企业提供优质、便利的法律服务。
全面提升服务质效。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和难点堵点问题,整合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公证服务等资源,设置公共法律服务智能终端,形成了线上线下联动、多种功能集聚的综合性一站式服务窗口。围绕审批环节少、办事效率高、服务质量优的服务目标,通过清单式告知、承诺制审批,做到多事项一次办,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再升级,解决群众办事过程中遇到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以“一把手走流程”为契机,不断完善相关工作机制和流程,进一步提升窗口服务质量和效率。
重点保障特殊群体。以落实法律援助法为抓手,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提供优质高效法律援助服务为重点,聚焦农民工、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退役军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重点对象法律服务需求,加大重点群体法律援助力度。针对特殊群体、特殊事项,通过线上服务、上门服务、代办服务等方式把便民措施落到实处。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安薪农民工”“法援护苗”“助老护老”“助残护残”等具有针对性的法律服务活动,加强对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开展法律服务工作的指导,分类提供精准法律服务,不断增强重点群体法治获得感。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推进“两行动、两措施”落地见效,深入开展“公共法律服务进企业”活动,打造优化营商环境“金名片”。出台公证行业稳经济促发展利企便民举措,为中小、涉农及高新技术等企业减免公证费。截至2024年11月,共办理涉企公证19824件,减免公证费612.8万元。推出120项公证事项、24小时出证清单和67项“最多跑一次”公证事项等事项清单,简化办理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发布《企业合规与公司治理的公证法律服务指引》《知识产权全周期保护公证法律服务指引》《企业IPO上市公证服务指引》等6个服务企业创新产品,为企业发展消除后顾之忧。
奋进发展不停歇,初心为民谱新篇。西安市司法局将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需求新期待,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这座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注入源源不断的法治力量,让法治之光在西安的每一寸土地上熠熠生辉,为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西安而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