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主张,自带光芒——西安市碑林区法律援助中心法律服务工作者滕桂智工作纪实

进碑林区法律援助中心,温暖的光透过玻璃照在服务群众的值班人员身上。法律服务工作者滕桂智如常热情地坐在桌前为来寻求法律帮助的群众答疑解惑,神情专注,任阳光如痴挥洒,午后的倦懒感仿佛从不会在她身上存在。

休息间隙,问到初入法律行业,法律服务工作者滕桂智说仿佛就是昨天的事。从初探法律奥秘的青涩法学生,到成为专业精进的法律服务工作者,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每个人背后都有一段成长故事,而这些故事记录着他们的蜕变岁月,越是轻描淡写,越藏着无法言说的努力。

从事法律行业,是滕桂智最初的梦想。幼时从影视剧中看到为捍卫法律而在法庭上慷慨陈词、一身正气的律师形象后,她便始终无法忘记。我国律师行业的起步是晚于西方的,90年代初期才真正发展起来。在那时,许多民众的法律意识还是很淡薄的,所以,她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好的法律工作者,成为真理的捍卫者,为不懂法律的人提供帮助,惠及大众。从自己的理想热爱出发,滕桂智初入大学就选择攻读法律专业,1993年大学毕业后,她进入一家律所从行政事务开始做起,最终成为了一名法律服务工作者,一直到如今,从事法律职业生涯已有27个年头。

真诚且一往无前

2019年末,碑林区法律援助中心随政务服务中心搬迁至新址区市民中心后,法律服务工作者滕桂智就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开始在碑林区法律援助中心值班,风雨无阻地履行职责。对多数专职律师来说,办理法援案件补贴少、费时费力且程序繁琐。如果没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是很难坚持下去的,而她已经坚持法援值班两年多了。

常笑起来两眼弯弯如月牙的法律服务工作者滕桂智十分具有亲和力,但她从来不是左右逢源的人,干脆而直接是她的处事作风。她说,“我喜欢直接了当的说话、做事。”了解她的同事和当事人都知道,她的这份直来直往里饱含着对人的满腔真诚和做事的一往无前。

迎难而上,彰显法治公平与正义

民事法律援助案子,因受援人的特殊性和案件属性的特殊性,常遇到证据缺乏、案情复杂的特殊情况,受援人维权之路异常艰难,很多律师遇到这种情况都会心存顾虑。而滕桂智,总像“战士”一样冲锋在前,不惧困难,勇往直前,想方设法竭尽所能的帮助弱者维权,彰显法治的公平与正义。

2021年5月,一位退役军人王某来到碑林区法律援助中心寻求帮助,讲述自己在当兵退役后,1993年入职某高校从事网络电源维修维护工作。2017年初,双方补签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半年之后,王某被迫从该高校辞职。期间,双方因缴纳社保,支付节假日加班工资等原因发生劳动争议,此案先后经陕西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及碑林区人民法院和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二审判决,该高校仍未对王某补齐所有保险,造成无法补缴、有病难医之后果,王某特此来到法律援助中心寻求帮助。滕桂智接受指派委托后,及时向陕西省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递交劳动仲裁申请书,并积极收集整理相关证据资料。开庭当日,她据理力争,慷慨陈词,娴熟地将各项赔偿请求阐述的面面俱到,赢得了仲裁员甚至对方律师的好评。庭审结束之后,她又不厌其烦地与仲裁员沟通,希望能够通过调解来解决。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双方达成和解协议,该高校同意向王某支付3万元社保补偿金。至此,这起困扰王某近5年之久的心结终于被解开。王某特为滕桂智送来:“弘扬正气为民维权,伸张正义无私援助”的锦旗来表达心中的感激之情。!

坚持普法在路上

在法律援助中心值班的两年时间里,滕桂智最大的感触就是与受援人沟通起来比较困难,他们常常误解值班人员的法律意见和建议,经常表现出不满甚至与值班人员发生争执,滕桂智深刻明白问题的缘由。她说,大家心里都清楚,接受法律援助者大多数是农民工、老人,法律文化程度不高,如何用最通俗的语言给他们讲述生涩的法律规定,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我们值班人员更加耐心细致地解答。在具体承办案件时,也一定要让当事人理解法律规定并逐步增强法治意识,这一点比办理案件本身还要重要,因为普法需要“滴水穿石”常抓不懈,法治国家的建设需要我们这代人的持续努力。在她心里,法律不仅仅只是一张冰冷的纸,它应该有温度、能暖人、看得见且摸得着。她努力办好每一个法律援助案件,就是要让人民群众通过每一个司法案件切身感受到公平与正义。法律服务工作者滕桂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两年时间里,她接受群众法律咨询近千人,代理法律援助案件60余件,是法律援助中心获赠锦旗最多的一个人。

“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能成就不平凡。”法律服务工作者滕桂智这样说道。是啊,人的一生,未必都波澜壮阔、荡气回肠,左右我们如何挣脱平凡的往往是那些每天都在上演、都在谢幕的生命场景。在阳光下细碎如微尘般翻飞跳跃,恰好造就出一些有迹可循的成功轨迹,是有的人竭尽全力把微尘舞出了光芒,未敢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