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法治花开。正值学雷锋志愿服务月,西安市司法行政系统以“传承雷锋精神 法治护航民生”为主题,创新打造“普法集市”“法律门诊”“法治情景剧”等多种形式,将法律服务的春风送入千家万户,掀起普法宣传热潮。截至3月6日,全市司法行政系统累计开展专项活动53场次,发放普法资料1.2万余份,以法治温情续写新时代雷锋故事。
萤火微光照亮法治星空
3月4日,老菜场创意街区内誓言铿锵。在“萤火微光 与法同行”青年志愿服务队授旗仪式上,30名司法干部庄严宣誓:“我志愿成为一名光荣的法律服务志愿者,秉持法治信仰,肩扛社会责任……”
这场“沉浸式”普法将法治宣传融入文创街区,在氤氲的咖啡香气中解析民法典继承篇;推出“宪法字帖”文创产品,让群众在笔墨间感悟法治精神;设立“法律需求收集箱”,现场征集商铺租赁纠纷等28条诉求,精准对接群众需求。
在长安路司法所“法治流动市集”上,8名党员律师化身“法治郎中”,针对物业纠纷开出“法律处方”。居民张大爷感叹:“以前怕打官司伤和气,现在知道司法所就能调解,真是省心又暖心!”
法律“雷锋”破解急难愁盼
西钞广场的普法摊位变身“法律急诊室”,一场关乎遗嘱效力的“认知纠偏战”正悄然展开。西安市法律援助中心律师连续接待三位咨询遗嘱效力的老人后,发现老年人普遍存在“只要意思表示真实,手写遗嘱即有效”的法律认知误区,当即开展“遗嘱订立五要诀”微课堂,向群众讲明“能力达标、意思真实、内容合法、形式合规、程序正当”的自书遗嘱法律要素,让拗口的法律术语变身大爷大妈“记得牢、用得上”的家常话。
“没想到遛个弯就把困扰半年的纠纷弄明白了!”家住劳动西路的张阿姨在得到律师专业解答后连连称赞。更令群众称道的是“雷锋调解站”的创新机制:通过“现场咨询——中心调解——预约司法确认”的一站式法律服务,让一起消费维权纠纷在法律温情中冰雪消融。
志愿服务弘扬奉献精神
西安市公证处将雷锋精神深度融入公证服务,特设“学雷锋服务岗”,为行动不便的两位老人开通绿色通道,提供免费上门公证服务。针对经济困难群体,现场为6名群众减免公证费用,切实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着力打造惠民便民的暖心窗口。
“在我今天接待的老年居民中,咨询房产、养老方面的人数较多……”电子城街道万熙社区的法律志愿者如是说。在红专南路社区,志愿者以“以案释法”情景剧、法律知识有奖问答等形式,生动普及反诈防骗、消费者权益保护等知识,让法治走进群众生活。
雁塔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已经同步启动“法治惠民志愿行”雷锋月行动,组织志愿者深入社区、学校、企业开展“法律七进”活动,并依托“云端”法律服务平台,提供24小时在线咨询,让法治服务触手可及。
巾帼普法守护万家灯火
在“三八”妇女节前夕,核锻社区的“法治+健康”双诊台前排起长队。司法局联合妇幼保健院开展“情系巾帼”行动,既为妇女提供婚姻财产法律指导,又安排妇科专家义诊,实现“法律维权”与“健康关怀”双管齐下。
在建材社区“赓续雷锋精神 巾帼与爱同行”活动现场,志愿者聚焦赡养纠纷、财产分配等热点问题,通过“以案释法+互动问答”,发放民法典、反有组织犯罪法等资料,将法律知识转化为群众“听得懂、用得上”的生活指南。
法治雨露滋润文明乡风
骊山脚下的普法春风别具乡土气息。斜口司法所将法治课堂搬进蔬菜大棚,针对土地流转、农资采购等痛点,编印《乡村振兴法律百宝书》;行者司法所在集贸市场设立“秤杆上的法理”宣传点,用公平秤演示消费维权要点。
最暖心的画面出现在骊山新家园社区。骊山司法所所长张瑞发现独居老人赵奶奶因房产过户问题焦虑,立即启动“银发无忧”服务专线,协调公证处上门办理遗嘱公证,社区律师全程代办产权变更。“你们比亲闺女还贴心!”老人激动地说道。
法治为民传递志愿薪火
崇皇司法所将“法律直通车”开进陕汽泾渭国际城小区广场。活动现场变身“法律厨房”,董彪律师团队针对赡养焦虑、物业纠纷等民生热点,现场开出15份“法律菜谱”,用“子女赡养三要诀”“房屋交易避坑指南”等鲜活案例,把民法典继承篇、物业管理法规煲成暖心汤。
在龙凤园小区广场,学雷锋志愿服务暨“三八”妇女维权周普法宣传活动同样火热。“这些法律干货比保健品更养人!”王大姐点赞道。志愿者为社区居民提供妇女权益保护、便民服务、法律咨询、爱心义诊,把法律营养注入社区毛细血管,让法治养分滋养千家万户。
从“普法集市”到“云端服务”,从“法律急诊”到“乡间调解”,这场覆盖全市的活动,彰显了司法行政系统普法实践的三个转变:服务对象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宣传形式从“单向输出”转向“交互体验”,工作理念从“事后化解”转向“源头预防”。
春潮涌动处,扬帆正当时。随着“传承雷锋精神 法治护航民生”主题普法活动持续深入,古城西安正将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转化为法治建设的生动实践。从社区广场到田间地头,从白发长者到莘莘学子,法治的种子伴着三月的细雨生根发芽,终将长成守护万家灯火的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