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法治日报社主办,以“梳理年度法治新闻,推动中国法治进程”为宗旨的2020年度十大法治新闻评选结果3月1日揭晓。
2020年十大法治新闻
中央全国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召开
确立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导地位
点评
习近平向人民警察队伍授旗并致训词
警察标志体系和荣誉制度进一步完善
2020年8月26日,中国人民警察警旗授旗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中国人民警察队伍授旗并致训词。充分肯定了人民警察队伍为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人民利益作出的巨大牺牲奉献,明确提出了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指示要求,为新时代公安队伍建设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点评
这是公安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大事。长期以来,在党的领导下,人民警察牢记宗旨使命,忠诚履行职责,勇于担当作为,甘于牺牲奉献,为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人民利益作出了重大贡献。实践证明,人民警察是一支党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赖的有坚强战斗力的队伍。中国人民警察警旗的设立进一步健全完善了人民警察标志体系和荣誉制度,也进一步激励公安队伍不断推动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公安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中央印发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
明确当前法治社会建设重点内容
2020年12月,中共中央印发了《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纲要阐述了法治社会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和总体目标;主要从推动全社会增强法治观念、健全社会领域制度规范、加强权利保护、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依法治理网络空间五个方面明确了当前法治社会建设的重点内容,提出了具体举措;并就加强组织保障,主要就强化组织领导、加强统筹协调、健全责任落实和考核评价机制、加强理论研究和舆论引导等方面作出安排部署。
点评
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部民法典诞生
法治建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历史上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
点评
全国政法机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冲锋在前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政法干警挺身而出、闻令即动、冲锋在前,公安机关第一时间取消休假投身抗疫一线,针对各类妨害疫情和复工复产的犯罪活动开展打击;全国法院充分运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办理案件、化解纠纷,实现“审判执行不停摆、公平正义不止步”;最高人民检察院连续发布10批55个涉新冠肺炎疫情典型案例,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营造有利司法环境;各地司法行政机关和法律援助机构以及律师、公证员队伍聚焦做好疫情防控,助力复工复产,充分发挥法律专业优势,积极服务疫情防控大局。
点评
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功能
各级政法机关全力“护航”脱贫攻坚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各地政法机关主动“靠前一步”,公安部成立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工作的分工方案》等一系列帮扶工作文件,为开展帮扶工作提供坚实组织保障;各级检察机关聚焦危害脱贫攻坚、侵害群众利益的重大案件,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了检察智慧与力量;各级法院抽调精干办案力量,构建涉贫案件快立、快审、快调、快执绿色通道;各级司法行政机关为贫困地区群众提供法律援助、化解涉扶贫领域矛盾纠纷、加大对因案致贫因案返贫等情况的司法救助力度。
点评
“扫”出清风正气“扫”出朗朗乾坤
坚决打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收官战
2020年是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收官之年,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各地以开展“一十百千万”行动为抓手,推进“六清”工作,圆满完成收官战。截至2020年11月底,全国依法打掉涉黑组织3584个、涉恶犯罪集团11119个,打掉的涉黑组织相当于前10年总和。配合纪委监委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8.14万起,给予党纪政务处分6.81万人,移送司法机关9220人。
点评
中国裁判文书网文书总量过亿篇
司法公开成为中国司法亮丽名片
2020年8月30日18时,中国裁判文书网文书总量突破1亿篇,访问总量近480亿次,引发舆论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中国裁判文书网于2013年7月1日正式开通。2014年1月1日起,除四种特殊情形外,人民法院作出的生效裁判文书均应当在互联网公布。2015年6月底起,全国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三级法院已全部实现生效裁判文书上网公布,即案件类型全覆盖、法院全覆盖。目前,中国裁判文书网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裁判文书公开网站,世界各国都能通过中国裁判文书网及时了解中国司法状况,文书上网和司法公开已经成为中国司法最为亮丽的名片之一。
点评
完善刑事诉讼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丰富刑事司法犯罪治理中国方案
2020年10月1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作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情况的报告。报告显示,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全国检察机关在依法严惩严重刑事犯罪的同时,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办结案件1416417件1855113人,人数占同期办结刑事犯罪总数的61.3%。检察机关在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更好履行在指控证明犯罪中的主导责任,努力实现司法办案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有机统一。
点评
表决通过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
补齐短板解决涉未成年人侵害问题
2020年10月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我国现行未成年人保护法制定于1991年,2006年进行了较大幅度修订。此次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在现行法律的基础上,增设了发现未成年人权益受侵害时强制报告制度以及密切接触未成年人行业从业人员的准入资格制度;首次对学生欺凌进行了定义,并明确规定了学校在学生欺凌及校园性侵的防控与处置机制;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等群体的监护缺失问题,完善了委托照护制度。着力解决社会关注的涉未成年人侵害问题,包括监护人监护不力、学生欺凌、性侵害未成年人、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等问题。
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