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所工作》刊发碑林区柏树林司法所所长魏伟先进事迹

近期,《司法所工作》杂志策划推出“年终回顾·司法所的故事”主题宣传,邀请几位司法所长回顾2024年工作,在回顾和总结中展现成效亮点、分享心得体会。其中刊发了西安市碑林区司法局柏树林司法所所长魏伟扎根基层沃土彰显法治担当的点点滴滴。

image.png

扎根基层沃土 彰显法治担当

魏 伟

西安市碑林区司法局柏树林司法所所长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以法律为武器,调解矛盾纠纷,捍卫公平正义;他们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传播法治声音,编织和谐之网;他们走街串巷,打通法律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他们身着“司法蓝”,用心描绘基层平安幸福的美丽画卷。很荣幸,我是其中的一员。

image.png

在东厅门小学运用陕北说书形式进行法治宣讲

浓氛围,普法宣传想在前。“弹起三弦定准音,说个小段大家听。要知今天说个甚?法治宣传进校园……”2024年9月开学季,司法所在东厅门小学以陕北说书的形式进行了法治宣讲,三弦清脆的声响,配合着幽默诙谐、朗朗上口的宣传词,逗得台下的孩子们笑声连连。普法宣传是司法所的“老业务”,这项工作看似简单,但想要做好,就必须学会推陈出新。重要的节日、当下的热点、辖区的资源……都是我们开展工作的创意来源。只有不断挖掘群众喜闻乐见的普法宣传形式,才能让每一场普法活动既有热度又有深度。2024年5月20日,我们在碑林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门口开展了普法宣传活动,向前来领证的新人赠送了包含民法典书籍、宣传彩页、普法折扇等物品在内的“民法典大礼包”,精心打造“法”式浪漫。新人们手拿鲜花和法治宣传标语拍照打卡留念,记录了这一美好时刻。2024年11月,借着短视频的“东风”,我们拍摄的首部微短剧《彩礼风波》正式上线,我和同事们纷纷出镜,还原真实的调解现场,把法治短视频制作成群众爱看的“情景剧”,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得到了辖区群众的一致好评。

image.png

开展“‘法’式浪漫,爱你多一‘典’”主题普法宣传

解民忧,人民调解干在前。柏树林街道坐落于西安市中心,人口稠密,商业繁荣,也因此成为各类矛盾纠纷的易发之地,邻里争执、夫妻不和……各类矛盾纠纷层出不穷。2024年8月,两位年轻姑娘找到了我们。她们是西安某高校的学生,趁着暑期来到柏树林街道的一家奶茶店兼职,双方约定每人每天劳动报酬为100元。15天后,因学校安排做实验,二人便向奶茶店老板提出离职,然而老板却以二人未提前3天通知离职为由拒绝支付劳动报酬。我们迅速介入,深入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并走访了奶茶店周边商户,对该店铺的经营状况与口碑进行全面摸底。明确问题焦点后,我们向奶茶店老板释法说理,并劝导其从情理角度考虑大学生外出兼职的不易,最终奶茶店老板向二人支付了拖欠的3000元工资,该起大学生兼职维权案件得到妥善化解。矛盾纠纷处理起来费时费力,却切实关系着群众的幸福指数。2024年以来,依托人民调解碑林“365”模式,我们坚持“矛盾排查在早、化解在小”的工作方法,组织各社区人民调解员成功化解矛盾纠纷200余起,依法用情守牢辖区和谐稳定“第一道防线”。

惠民生,帮扶教育走在前。作为基层一线司法行政工作窗口,司法所承担着多项工作职能,工作人员不仅是法律知识的宣传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也是特殊人群重新融入社会的重要“引路人”。2024年,在一次回访工作中,我们接到了一位母亲的求助。刑满释放人员刘某曾因诈骗罪入狱,重获自由后,他陷入了深深的自我封闭中,既害怕面对外界的流言蜚语,又担忧刑满释放的身份会成为他找工作的绊脚石。面对母亲的苦口婆心,刘某总是沉默以对。得知这一情况后,我们迅速行动,联合心理咨询师多次上门走访,耐心倾听刘某的心声,为他提供专业的心理疏导。在刘某逐渐打开心扉后,我们主动联系碑林区过渡性安置帮教基地,为刘某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最终成功帮助刘某走出心理困境,重拾了生活的信心。我们坚持做到“安其身、暖其心、用其长、育其人”,全力帮助特殊人群解决其在生活、就学、就业等方面遇到的实际困难,以“法治阳光”温暖照亮特殊人群回归路。“我犯过错,没想到政府还愿意帮助我,社会还愿意接纳我。我以后一定脚踏实地,做个遵纪守法的人。”刘某感谢的话语仍在耳畔,也激励着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扎根基层这些年,司法行政工作者这几个字于我而言已不仅仅是一个职业称呼,更是一份厚重的责任和不变的坚守。司法所里,有法律与人情的交响,有正义与温暖的碰撞,岁月悠悠,年复一年,我们与司法所的故事仍在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