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20时,西安市2025年春季开学“法治第一课”在西安浐灞国际港陆港小学——西安市“石榴花”青少年法治文化创意中心正式开讲。来自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行政部门的4位法治副校长围绕“爱国、守法与安全同行”主题,通过法条讲解、案例剖析、情景再现、实物展示、互动问答等多个环节同堂授课。54.6万名中小学生通过现场“实景课堂”、网络直播、视频回放等方式,接受了一场生动有趣的法治教育。这次法治教育课是《西安市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聘任管理实施细则》制定印发后,市级相关部门探索发挥法治副校长职能作用、进一步深化青少年法治教育的一次新尝试。
“如果镜头前的你遭遇校园欺凌,该怎么用法律保护自己?”西咸新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高荣荣的提问开启了别开生面的“法律思辨会”。高荣荣将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六大保护”巧妙转化为贴近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各种场景:从家长过度监管引发的“家庭保护”边界讨论,到校园欺凌中的“学校保护”应对方案,再到网络游戏充值纠纷背后的“网络保护”规则……让学生们体会到法律不仅是条规,更是维护权益的“守护盾”。
碑林区人民法院法官薛冰莹根据多年刑事审判工作经验,结合未成年人犯罪司法救助案例,以青少年常见不良行为为切入点,深入解读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相关法律条文,生动诠释了“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的古训。薛冰莹对刑事责任年龄的精彩讲解,让学生们深刻认识到任何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一旦触犯法律,年龄不再是推卸责任、逃避惩罚的借口。
当大屏幕传来刺耳的刹车碰撞声时,西安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曲江大队民警尤海峰精心准备的“交通安全法治课”让全场屏息凝神。一起起未佩戴头盔、未系安全带导致的惨烈交通事故画面,引发学生们阵阵惊呼。“正确佩戴头盔需牢记‘量头围、调织带、扣插扣’三部曲。”尤海峰邀请学生上台演示交通安全装备的正确穿戴方式,并贴心地讲解安全出行“小贴士”。
课程尾声,尤海峰讲述了一起亲身处置的波及小学生的交通事故,叮嘱广大青少年要遵守道路交通法规,提高交通安全意识,文明出行、平安回家。
“青春因信仰而闪光,人生因法治而坦荡。”西安市关工委法治报告团副团长、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丁辉以“爱国与法治的双向奔赴”为主题,带领学生们回溯法治精神与爱国情怀的历史渊源。“爱国不仅是情感表达,更是法治信仰的集中体现。青少年要自觉维护国家法律法规,以法治思维践行爱国主义。”丁辉对孩子们这样寄语。
“篡改国歌词曲是否违法?”
“国歌法明确规定,任何侮辱国歌行为都将承担法律责任!”互动环节,学生响亮的回答引发全场掌声。
丁辉随即结合“某网民虚构戍边英雄事迹被公诉”的典型案例,解读英雄烈士保护法“以法治捍卫民族精神坐标”的深层意义,令学生们深刻体悟“爱国是法治信仰的最高表达”。
短暂的60分钟法治课结束后,现场许多学生意犹未尽,纷纷走上讲台和法治副校长开展交流互动。学生们纷纷表示,这堂凝聚政法力量、贯穿家国情怀、浸润法治精神的“法治第一课”,形式新颖、内容丰富,解答了大家心中的许多疑惑,学到了更多法律知识,今后大家将积极参加法治学习教育活动,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治意识,养成守法习惯,做明理守法、爱国担当的新时代好公民。